在互聯網+交通的今天,兜兒里不帶錢,揣著手機走世界的想法已成為現實。安慶,智慧交通的觸角也已延伸到城市的個角落,我們路上的每一步都被智慧元素所覆蓋。出租車難,出租車擠的人在囧途少了,說走就走,享受旅途的心花路放多了。
手機一刷,遍布全城。
四月六日,從外地來安慶出差的孫亞文,通過掃碼乘坐了12路公共汽車,體驗了一把智慧公共汽車的便利,他說,幾年前在安慶乘公共汽車還有帶零錢的煩惱,現在,智慧公共汽車大大提高了交通服務的效率,提高了市民出行的樂趣和幸福感。
近期公共汽車到站還有3站,走過去還來得及。四月七日上午,準備在湖心北路中國銀行站點乘坐3路公共汽車的市民李偉打開了手機APP,實時查詢車輛的具體位置和到站時間。他說:以前乘公共汽車,無論刮風下雨,還是數九寒天,都要提前到站臺等車,生怕錯過最近的一班車。如今,出門前用手機APP查一下車到哪里去了,什么時候可以進站,車到了再到站臺就行了。
移動支付和實時查詢是我市推進智能公交建設的縮影。市中北巴士有限公司信息中心主任方輝表示,到2006年,公交車實行紙質月票,不僅容易丟失和損壞,而且每個月底市民往往排隊購買。2006年以后,公交車實行IC卡代替紙質月票,方便市民乘車。2011年和2015年,公司增加了智能調度系統和視頻監(jiān)控系統,可以在后臺實時掌握每輛公交車的動態(tài);2016年,投資建設了100個電子站牌照,方便候車人了解公交車的實時狀態(tài);2018年,刷卡機升級,支付寶、微信等支付功能陸續(xù)推出。現在公司500多輛公交車的刷卡機都升級了,市民只需要帶一部手機就可以坐公交車。
公交車轉型升級深受廣大市民的追捧,紛紛點贊。方輝表示,借助科技動能和大數據,可以使巴士管理更加精細,服務更加精確。它既是便民利民的民生工程,又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。
數據顯示,從2018年到2020年,我市共增加160輛公共汽車。隨著車輛的更新,車輛的舒適性也提高了,給乘客更好的乘車體驗。
新能源巴士也在增加。目前市區(qū)有城市巴士612輛,其中新能源巴士326輛(插電式混合動力巴士200輛,純電動巴士126輛),占53%。近年來,新增巴士全部為新能源車輛,非空調車輛和舊車輛全部廢棄淘汰。
除智慧公交方便市民外,在這個春暖花開的季節(jié),城市共享單車的使用同樣迎來了旺季。
家門口有幾個共享單車站,二維碼一掃,就可以暢游全城,綠色環(huán)保。胡莉莉說,住在宜秀區(qū)文苑世家小區(qū),天氣晴朗的周末,約上幾個朋友,騎著共享單車在秦潭湖公園、康熙河景觀帶轉,是一件很愜意的事。
我們現在在市內投入車輛10000輛,車站600輛。春天用戶的自行車量比冬天增加了約50%,天氣好的時候,一天借的頻率可以達到7000次以上。永安行科技株式會社安慶分公司負責人楊超表示,今年公司將繼續(xù)投入,建設新網站,滿足更多市民的需求。
停車位多,停車方便。
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,近年來汽車消費大幅增加。解決停車困難問題需要更豐富的停車設施和更智能的停車管理。
通過手機APP、微信、支付寶,可以獲得附近有空閑車位的停車場信息、收費標準等服務,并可以實現預付、在線結賬等功能。汪旭還表示,過去很多停車場都是靠人管的,存在著收費不透明、進出停車場耗時較多等問題?,F在,智慧停車場無人值守,找車位、停車、繳費等過程一氣呵成,方便快捷。另外,停車場還提供了特殊的停車位,如寬型停車位、充電樁停車位等,以滿足不同車主的需求。
近幾年來,通過前期調查,充分利用城區(qū)可用作停車場項目建設的閑置地塊、棚改地塊、邊角地塊,通過建設永久平面停車場、立體停車場、地下停車場等方式,逐年增加停車位,大大緩解了城區(qū)停車位的緊張狀況。
智能停車系統建立后,一方面方便市民停車,使停車位運行,也為城市管理提供數據支持。
城市智能交通網將全面鋪開。
展望十四五,將大力推進數字交通建設,提高創(chuàng)新智能發(fā)展能力。下一步,將逐步實施數字交通+管理監(jiān)控、智能旅游、高效物流等項目,如促進旅游信息、地圖服務、智能公交、智能停車等技術應用,鼓勵開發(fā)各種形式的一站式智能旅游服務產品;加快網上售票、移動支付、交通一卡通的廣泛應用,積極建設長三角地區(qū)網上售票一網通、交通一卡通;鼓勵骨干企業(yè)建設智能物流信息平臺,促進各種物流信息平臺的互聯互通和數據共享;促進傳統公路客運與互聯網、大數據的深度融合,促進客運行業(yè)從粗放向精細轉變。
成都融和實業(yè)排隊叫號系統廠家(www.lhnj.com.cn)是一家集研發(fā)、生產、營銷、服務于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(yè).主營智能排隊叫號系統、醫(yī)院分診系統、排隊機、叫號機、評價器(好差評系統)、呼叫器、多媒體查詢及信息發(fā)布配套系統等,公司產品已廣泛應用于不動產登記、智慧醫(yī)療、智慧稅務、智慧政務、智慧金融、智慧通訊、智慧服務大廳、智慧機關單位等服務窗口行業(yè).咨詢電話:028-87438905。